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使者打开诏书开始宣读:“立庐陵王为太子,还于东都。”

暗流汹涌
一
差一点儿自杀的李显突然间又成了太子,回归了政治舞台的中心。
为了缓和国内矛盾,身后能够平缓转移权力,武则天大赦天下。因为适逢武则天生病,所以这次赦免的范围很大,朝廷下令自文明元年(684年)以后获罪的人,除扬、豫、博三州及各案的魁首之外一律免罪。
之前北方边界的契丹部落起兵反叛,部落首领自号可汗(这就是日后建立辽国的契丹部落,只是此时尚未强大),这只能算是一场小叛乱而已,然而,武则天却任命多个武家子弟为将,采取了大张旗鼓的方式平定叛乱。虽然许多大臣对此事颇有微词,但武则天还是迅速调集大军托付武家子弟出发征讨。平叛事小,借平叛为武家子弟聚拢实力,树立军功事大,此时的武则天隐约为身后武家子弟的命运担心了,她希望李家和武家能够和睦相处,同保富贵。
二
武则天有正常的生理需要,在承担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处理完繁重的政务后,她极需要有人安慰,有人陪伴在身边。随着年龄的增长,武则天被权力折磨得愈发孤独寂寞、心灵空虚。这个时候,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填补了她的心理空白。
张易之与张昌宗二人倚仗女皇的宠信,专权跋扈,朝廷百官都畏之如虎,甚至连武则天的子侄们都争相给张易之执鞭辔,叫他五郎而不敢直呼其名。同样地,他们的行为也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
李显的儿子李重润、永泰郡主兄妹俩暗地里讨论二张专政,不想被张易之的耳目侦知,张易之添油加醋向武则天进谗言。武则天不仅责骂太子李显,还严令李显鞫问子女,万般无奈的李显只得逼令儿子、女儿自缢。接下来,张氏兄弟又将永泰郡主的丈夫、魏王武延基下狱逼死。这样一来,张氏兄弟将李家和武家子弟都给得罪了,李显、李旦、太平公主和武家各子弟在反对张易之兄弟一事上很快达成了共识,他们开始串联往来,暗中进行秘密磋商。
张易之兄弟并非政治白痴,为什么会下出这样的臭棋呢?其实,既然权力能够扭曲人性,自然也能让人丧失理智和判断力。张氏兄弟就属于这样的情况。他们将自己放在了李、武两家的对立面,丝毫不考虑张家在武则天死后的命运。
三
武则天对张易之兄弟的身后事并不关心,他们对她来说只是男宠,不需要被安排什么出路。武则天在忙什么呢?她要为自己身后挑选合格的丞相。
武则天挑中的人是因功进封为汉阳郡王的张柬之。《张柬之传》中载:“及诛张易之兄弟,柬之首谋其事。”武则天精挑细选的辅政丞相竟然成了神龙政变的主谋,不知道是武则天看走了眼,还是历史的必然性使然?
张柬之能够成为丞相,在很多人看来是个奇迹。张柬之虽然能力出众、资历老,但在神龙元年的时候已经80岁了。80岁的老人在现在也算是高寿,在唐朝的时候简直就是“人瑞”了。选择张柬之处理后事,武则天看重的可能是他的政治经验和政治抱负—张柬之任职官场多年,人脉广、经验足、懂技巧、具备应对乱政的能力。
据说前丞相狄仁杰曾极力推荐张柬之接替自己。狄仁杰是武则天最重要、最信任的大臣,武则天称帝后,李唐宗室大臣大多遇害,只有狄仁杰因忠诚、正直、能干而深得其偏爱。狄仁杰也是少数几个敢于直谏并为武则天接受的大臣之一,他的许多建议都被贯彻为国家大政。除此之外,狄仁杰还推荐了许多德才兼备的人才。
武周建立之初,武则天要狄仁杰推荐将相之才,于是狄仁杰郑重推荐了时任荆州刺史的张柬之。张柬之一度入京为官,但不久就因违逆武则天的旨意被逐出京师,外放地方为官。后来,武则天又要狄仁杰推荐人才,狄仁杰仍推荐张柬之。武则天说这个人我已经用过了啊,狄仁杰回答:“我为陛下推荐的是宰相之才,但张柬之还没有担任丞相啊。”武则天又让姚崇推荐宰相之才,姚崇也推荐了张柬之,说:“张柬之沉厚有谋,虽然年老但能断大事,惟陛下急用之。”武则天这才立即召见张柬之,任命他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并很快升迁为凤阁侍郎,负责朝廷政事。
张柬之虽老,却一直感叹年华易逝,渴望着建功立业的机会。他在《杂曲歌辞·东飞伯劳歌》中写道:“青田白鹤丹山凤,婺女姮娥两相送。谁家绝世绮帐前,艳粉芳脂映宝钿。窈窕玉堂褰翠幕,参差绣户悬珠箔。绝世三五爱红妆,冶袖长裾兰麝香。春去花枝俄易改,可叹年光不相待。”所以,刚一担任主政大臣,他就急不可待地要有所作为了,而且一出手就是大手笔。
张柬之心怀李唐王朝,希望通过复辟李唐王朝来扭转武周的乱象,救世济民,也使自己垂名青史。他已经80岁了,必须抓紧时间行动,所以他很快就联系了若干正直的大臣和部分羽林军将领,出面组织、策划了铲除二张、复辟唐朝的计划。在所有的计划方案中,李唐遗脉、太子李显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李显出面不仅可以成为政变的号召人,同时他也是日后最理想的皇帝人选。
于是,张柬之暗中找到李显商议。李显经过片刻的犹豫,同意参与政变。一向懦弱怕事的李显为什么同意参与政变呢?因为在诛杀张易之兄弟的问题上,他和大臣们的利益是一致的,而大臣们拥立他复辟唐朝的远景也唤醒了埋藏在他心中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至此,一个以李显为名义首领、张柬之为主谋的政变集团迅速形成了。

李显的儿子李重润、永泰郡主兄妹俩暗地里讨论二张专政,不想被张易之的耳目侦知,张易之添油加醋向武则天进谗言。武则天不仅责骂太子李显,还严令李显鞫问子女,万般无奈的李显只得逼令儿子、女儿自缢。接下来,张氏兄弟又将永泰郡主的丈夫、魏王武延基下狱逼死。这样一来,张氏兄弟将李家和武家子弟都给得罪了,李显、李旦、太平公主和武家各子弟在反对张易之兄弟一事上很快达成了共识,他们开始串联往来,暗中进行秘密磋商。
三
武则天对张易之兄弟的身后事并不关心,他们对她来说只是男宠,不需要被安排什么出路。武则天在忙什么呢?她要为自己身后挑选合格的丞相。
武则天挑中的人是因功进封为汉阳郡王的张柬之。《张柬之传》中载:“及诛张易之兄弟,柬之首谋其事。”武则天精挑细选的辅政丞相竟然成了神龙政变的主谋,不知道是武则天看走了眼,还是历史的必然性使然?
武周建立之初,武则天要狄仁杰推荐将相之才,于是狄仁杰郑重推荐了时任荆州刺史的张柬之。张柬之一度入京为官,但不久就因违逆武则天的旨意被逐出京师,外放地方为官。后来,武则天又要狄仁杰推荐人才,狄仁杰仍推荐张柬之。武则天说这个人我已经用过了啊,狄仁杰回答:“我为陛下推荐的是宰相之才,但张柬之还没有担任丞相啊。”武则天又让姚崇推荐宰相之才,姚崇也推荐了张柬之,说:“张柬之沉厚有谋,虽然年老但能断大事,惟陛下急用之。”武则天这才立即召见张柬之,任命他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并很快升迁为凤阁侍郎,负责朝廷政事。
于是,张柬之暗中找到李显商议。李显经过片刻的犹豫,同意参与政变。一向懦弱怕事的李显为什么同意参与政变呢?因为在诛杀张易之兄弟的问题上,他和大臣们的利益是一致的,而大臣们拥立他复辟唐朝的远景也唤醒了埋藏在他心中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至此,一个以李显为名义首领、张柬之为主谋的政变集团迅速形成了。

·上一篇文章:古代最喜欢戴绿帽子的10大帝王(组图)
·下一篇文章:丑闻:皇家公主屡被猥琐男骗婚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xiaoshuodu.cn/news/gudian/08731162340C81C901C934G3A36G135.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吴先宁 |
佚名 |
佚名 |